Tuesday, August 07, 2007

Review: Korean Women and TV (by Wang Xu)

two classes, two ages, four categories,korean women and tv.

Youna Kim is my supervisor,her previous research is about the Korean women's everyday life and tv.

yesterday I read one of her journal How TV mediates the husband-wife relationship, i think this is a summary of her book from one aspect.however,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worth mentioning, especially it is important to state the inspirations. I would not read it again to write any book review or whatever,just write as long as i can remember.

首先,我觉得她在文章中所提到的韩国女性研究中的问题也很值得中国学者借鉴,她说,韩国女性研究,大多是研究女性群体作为一个意象是如何在媒介中表现出来的,研究representation,并且大多数是从一个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这一点与中国环境很相似,我们的理论基础大多数是从一个社会决定个体的角度出发,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虽然说,个体的解读自由,总是一个受限制的自由,然而,作为观众的女性,她们的内心情感世界,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会这么受欢迎的一个重要理由。

其次,KIM说,与西方女性misery of nothing比较,韩国女性是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日常悲剧是怎样的,那就是长期在男权话语统治之下的沟通缺失。韩国女性长期的遭受‘deprivation of emotional intimacy'.而电视剧的tragic structure of feeling( Ang),正是这样迎合了这种心理缺失。

再次,从工人阶级,中产阶级,30岁,50岁,组合成的四个女性群体中,她们与电视的关系,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50岁中产阶级,似乎是报了年轻时候的仇,掌控了家庭与老公与电视,她们觉得自己很有权力;30岁中产阶级,处在日日等待的焦虑与孤独中;50岁工人阶级,地位仍然十分之低,遥控器还是老公做主,并且严重缺乏情感沟通;30岁工人阶级,已经开始意识到电视与控制家庭的关系。

或许与KIM出身于GOLDSMITH相关,或许她的导师是DAVID MORLEY?没有考证,但是我觉得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导师不是ANGELIA MCROBBIE,因为从她的文章中并没有看到更多的女性主义的东西,尤其是后女权。然而,作为一个先行者,她既然已经出了书,并且写的是我们邻国女性,将来,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女性观众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PS:7点20起床,等待头发干的过程中草率的写了这点东西,算是总结了昨天的阅读。不过每天读一篇JOURNAL,似乎有点太过意不去。要加油了。希望以后每天早上起来先写点东西放在这里,然后高高兴兴的上学去。另外补充一点,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我从前有一个关于流行文化的质疑,昨天看到一句话,觉得很受用,这里帖将出来,以飨读者。

...both Fiske and Bourdieu point out, the enjoyment of the popular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 more relaxed bodily attitude in that the notion of being entertained offers a release from the usual demands of society.( Nice Stevenson,2002,p10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62600010007qc.html#

Review:Gender Ideology and the Domestic Division of Labor in Middle-class Chinese Faminies in Hong Kong (by Wang Xu)


Gender Ideology and the Domestic Division of Labor in Middle-class Chinese Faminies in Hong Kong. Lee, W.K.M. 2002 in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 A Journal of Feminist Geography, Volume 9, Number 3, 1 September 2002 , pp. 245-260(16)


作者采访了20个事业女性。主要关注于社会变迁与家务劳动的分配。通篇读下来感觉很顺,却感觉有点‘白’,没有觉得特别有所感悟到什么,或者是抱着读非专业读物的心态去读,也就找不到任何东西或许会对我自己的研究有所帮助的POINT。不过有些东西还是很有趣的,于是想写下来,免得自己将来又忘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香港人的英文,香港人的论文,要比中国人,整体来说,好一些。

第一,这20个女性,大多数是请了菲律宾女佣。然而她们仍然觉得生活十分之艰苦。她们需要做女超人,在工作上要尽职,回到家中一样要尽责。这个社会对女人要求太多。有些人说,两者是必须放弃其中之一的。有的人放弃了事业,但是她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因为她觉得她是为了想得到家庭,所以才不思进取,毕竟,在这样的一个中国社会,丈夫总是希望自己的老婆可以比自己成就低一些。这是一个离婚率高而感情稀薄的社会,所以当女人做出了这样的牺牲而保全家庭的时候,她们觉得自己这样是值得的。然而,作者认为,这不过是保全了男权话语,加重了社会分化,把女人自己严格控制在了家庭中。女人也可以有事业,然而这样一来,当家庭出现了问题,那么社会以及自己的丈夫都会怪罪她不是一个好母亲。

第二,在这些家庭中,劳动分配还是相当明显。即便是女人通过雇佣菲律宾佣人来解放自己,但是她们摆脱不了社会对她们的期盼,那就是管理自己的家庭。而非常明显的是,即便是用资本解放了自己的劳动分额,雇佣的人,依旧是女人,性别分化还是相当明显的。从这个角度出发,菲律宾女人成为了受到双重压迫的弱势群体,资本与性别,平等对于她们来说太远。这就涉及到了一个相当古老的问题,那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女人的问题,本文作者也并没有深究。


PS:一直想每天写点读书心得,不然读过的东西很容易就没了。当然平时手写着一份自己的学术JOURNAL,但是基于推广女性主义研究的野心,便总是想发到网上。虽然一般来说,我这里很难红起来,站名很小,浏览率很低,我也曾想过挪到SINA去,也注册了一个,然而却用不习惯,这里的深蓝已经蔓延到了骨子里,是一点暧昧的东西抢先的模糊着我的黑白世界。无论如何,目前来讲,还是要这样的进行下去。写点小心得,或者名词解释,全当自我消遣,并同时郁闷观众,不负责的MEDIA从业者,或者就是我这样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62600010007qd.html#

Review: Work like Hillary, Win like Condoleezza (by Wang Xu)

像希拉里那样工作,像赖斯那样成功

姜仁善
我是一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的人。而在买书过程中所享受到的巨大的成就感,又是购买其他商品永远也带不来的。在 MALL里等朋友的时候,便随手拿出了这样一本。教导人成功的书,教导人变快乐的书,是给我这种懒散却又有点傲慢的人准备的。不晓得拉拢关系直接接触成功人士,又不甘心一辈子平庸,偶尔读一些这样的书,对我,确实是有短暂的励志效果。也是大多数人不以为然地。人们喜欢带着批判的眼神去看待那些有了小小成就便出书的人。而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批判,那么,首先,你要年级稍微长一点,其次,你要比写书的人优秀。否则,他或者她的身上,便一定会有启发你的东西。但是,虽然我不羞于承认自己爱看励志的书,然而书名露骨如此的书,我也是包了书皮后才敢拿到公众场合去看的。

这本书是2007年一月出版的,115,000字,28块钱,作者是韩国报社驻华盛顿的特派员。女性。选择这本书,当然是由于肤浅的标题,然后再仔细看了作者的历程,第一,她是亚洲女性,是韩国人,第二,她是记者,第三,她独自生活在美国,第四,她是哈佛毕业的。这四条,足以引起了我的好奇,便用了几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

本来我是想读完第二遍,再写一点书评,然而对自己的强大的好奇心,却令使我立即动了笔,看看自己可以记得的,能够经过思想的新陈代谢而留下的,到底会是些什么东西,就好像是小时候语文课上的默背。这本书,其实涉及到希拉里与赖斯的东西并不多,更多的,是介绍了更广泛层面上的美国成功人士的经验,与读者分享了那些人的好习惯,那些人的警示良言。
作者的亲切,来自于她也勇敢的暴露了自己的懒散与消极,她也曾与我们一样,在deadline上拼杀。她也与我们一样,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刻苦读书。还有那些隐藏在了字里行间的,在异乡生活时候难免遇见的无助片刻,那些脚踏不到地的失落,因为个别经历相似,通常也让我觉得异常平易。然而这些还是掩盖不了作者的博学与辛勤工作,她读过的书,她接触过的人,都是我们这些传媒界的后辈,所要努力追赶的。
通读了整本,另我觉得美中不足的,仍旧是女性问题讨论不够。这是亚洲学术界的通病,我已经无数次的强调。本书的前面几篇,还有着些许面向女性市场的意思,然而到了最后,这种市场导向就被模糊了,介绍的成功人士,都成了男人,这样的话,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是不是女人想成功,就一定要学习男人?是不是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在心理上克服自己的性别,这一点,很多学者也都讨论过,然而众说纷纭,没有人提出过条理化的建议。很多学者说,这个性别歧视社会的根本症结在于人们过度的注意了性别分化,而在生理学上讲,性别分化这样严重,并没有这个必要。很多年前,科学还在说,女人的脑袋天生比男人小,女人没有办法在智力上赢得过男人,然而,随着生理学与医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说法简直就是男权社会妄图巩固统治的歪理邪说。或许男人真的天生上在逻辑思维上更胜一筹,然而,更多的可能性在于这样的说法在心理上局限了大多数的女性,使我们总是觉得‘我们天生数学就不会好’。
于是,怎样做才能算女人,做什么才能成功而又同时保留女人的身份,是我非常想看到作者去讨论的问题,然而通过第一遍的通读,并未找到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描述。
但小小的遗憾,并不能用以全盘去否定一样作品。是作品,是文字,必定集结着心血,首先便要受到尊敬。而如果他或她可以给你启发,让你有几个突然感觉自己理解了些什么的瞬间,那么这就是着实不错的书,值得写出来说出去推荐给想要得到这种价值的人。
经过了几年在学术上的长途跋涉,如今的我恰巧就要迎来新一轮的职场挑战。看看成功人士的建议,做到心里有数,在我看来是十分必要的事情。毕竟,我们都是从工资出发,然而都不希望人生的追求只局限在工资的人。成功是奢侈品,然而却又不能说不可能。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勇气,一些胆量,一些野心。
下面我便终于要切入正题,写出合上这本书后,我所能记得的,让我有所感悟的东西。
首先,我们要大胆的想,要有野心,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把想法尽快变成行动,不要怕麻烦,并且要求在发展中懂得有韧性的生存。不要怕出格,不要怕过于优秀。

其次,要努力的做好别人不屑去做的事。如今的社会每个人在岗位上都是Overqualified, 然而大家却总是在琐碎中不停的抱怨觉得自己是屈才了。其实每个大人物都是从做细节开始的。

第三,要大声地说话,但是要慢。我经常跟人说,不要想到一就马上说出来,要先忍一句,然后把三句说成一句。不要怕正面交涉,更不能怕冲突,要勇敢。少说,但是不可以让人觉得沉闷而无趣。说话要真的有内容,不要说废话。

第四,锻炼身体是一辈子都要去做的事。成功的人大多数肌肉发达。不要不承认,胖子大多不快乐。因为这是个有标准有舆论有别人的眼光的社会,你超然不了。

第五,冷静谨慎而敏捷。要有条理。要明确自己的脚步。并有目标去让自己坚持走下去。

第六,要懂得启发别人。Find your voice, and inspire others to find theirs.不要吝啬夸奖的话。

第七,要多方面的发展自己。不要让路越走越狭窄。

第八,不要害羞去承认自己对金钱与权力的渴望。在很大程度上,很大的历史范围内,这些都是衡量一个人自我实现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也不能否认,活着的意义,总是要比这个广泛的多,至于那个定义与基准,是在不断的磨练中,不断的自己去完善与修补的。

最后,也很重要,就是要想清楚。要知道放弃与坚持同样重要。
努力赚钱,一丝不苟,同时永远敞开心扉帮助别人,或许很多人都这样定义应该去活的人生。却也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仍然过于年轻去讨论这个问题,也没有太多成功的经历足够成熟的语气去讲述这些事情,现在的我觉得人生就像个大拼图,我们不断的拾起,希望把自己尽快的拼好。并且不断的丢弃,那些拿在手里而对我们并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即便那过程是痛的,也要把这样的刀子指向自己。每个人都在拚,每个人都在拼。哲学家说这是个注定绝望的重复着繁重的人生,然而我始终愿意相信,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可以拼得不错,至少你要让自己这么认为,并且再努力做到更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62600010007qj.html#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by Wang Xu)

****Happy Birthday to XU!****



依旧是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注意到,国际政治舞台上,女性面孔已经越来越多,这对于我们这群研究女性主义的人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印度


还记得前几天电视里出现了关于印度新上任女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的新闻时候,我一下子就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跟FLATMATE说,我靠,连印度都是女总统了,女性主义又有的研究了!



现年72岁的普拉蒂巴·帕蒂尔是印度独立60年以来第一位女总统。她从政45年,曾担任地方议员、联邦上议院副议长、拉贾斯坦邦长等职务,却不是执政联盟的“第一人选”。她被誉为“无可挑剔”的总统候选人,却经历了印度历史上“最激烈的”总统竞选,用曼-辛格总理的话说就是“政治攻击的泥巴满天飞”,一些尘封多年的旧案被突然翻了出来。
她当选后印度公众和媒体一致表示支持,“欢迎总统女士阁下”、“打破了男性统治的最后一座堡垒”是此间大报的头条标题。她就是被印度人亲切地称为“大嫂”、现年72岁的普拉蒂巴-帕蒂尔。
她一直致力于消除不平等的公益事业。虽然说,在印度,总统大多是有名无实的标志性公众人物,然而,男权严重之印度,也选出了一位女总统,无疑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事。算是对全世界,兢兢业业奋斗在建设地球第一前线的所有有思想有灵魂的女性,一个激励。

再让我们看一下其他国家,德国总理默克尔,现为欧盟主席,算是个真正有权利有声望的坚毅女性;以色列外交部长‘冷面娘子’利夫尼;开局不顺的智利首位女总统巴切莱特;中国副总理吴仪;美国的希拉里与赖斯,等等等等,据本人一直不太关心国际政治,写几个名字也要现去查过期杂志并且不断的百度,暂且也就先列出这么多。

其实,如果我们真的坐下来认真地查,肯定还是男性做主要角色的比例比较大一点,然而,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女性出现在了媒体上,她们代表的是权利,是政治,而政治,却自古一直是男人的游乐场。当然我们也学习了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当然不是50对50就是最佳数字就可以产生最佳组合就可以世界和平。只是说,如果议会中,或者是官场中,女性的比例变大,这对弱势群体,无疑是一种鼓励,而更加直接的影响,便是民生问题将更多的被关注。Scandinavia半岛,是女性在管理阶层比例最高的地区,而那些国家的福利制度最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最高,subjective psychology里说,那些地区的人们的自我感受幸福指数也是最高的,不要说我是硬把两件事情扯在一处,但是多多少少,也一定有所关联。

当然,对于这些女性领袖来说,争议性也非常大,但是,哪个领导者的争议性不大呢?她们的争议性,不只在于女性的身份,更多的是政党之间的竞争,与媒体严峻眼光的逼视。

为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良知,良知来的要比性别重要,不是说领袖是女性,民生问题也就一定能有解决,这里只是在介绍一种概率问题,并且,对于芸芸众生,平民百姓,作为一个女性,最重要的是自重自持,懂得在无良的媒体画面(那些将女性身体作为被贩卖的物体的广告或者什么别的),明辨是非。

最近还看了篇关于意大利女权败落的报道,大致内容是说意大利女权运动自从70年代到现在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是堕落,到处都是比基尼女郎与裸体,媒体中表现的女性更多的是男人手中眼下的玩物,肉化与物化后,还能期望那个国家的女性会多么的自强不息呢?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对48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意大利,女性在立法者、高级官员和管理人士中所占的比率,仅高于塞浦路斯、埃及和韩国。欧洲职业女性网络(European Professional Women's Network)表示,在最大的意大利企业中,女性在董事会中仅占2%,而斯堪的纳维亚和芬兰则为23%,美国为15%。

看来,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如何,还是很大程度的反映这也影响着女性自己对自己以及社会对女性的认知的。拉丁文化男权意识严重,那中国呢?日本呢?韩国呢?孔教文化里,是不赞成女人去读书的,性别是按照内与外去划分的,男主外,女主内,是这个哲学的制度,然而,好在,儒家的文化复兴在中国,是由一个女教授发起的。

最后,再说一个,那就是秘鲁的第一位女总统,是LSE毕业的,虽然她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也算是一种文化颠覆了,毕竟,秘鲁也是一个拉丁文化国家,女人掌权,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并且又是校友,在这里,聊表崇敬。

向所有,不放弃的女性,致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62600010009cm.html#

Jessica Lynch (by Wang Xu)

As Xu can not access our blog from China, I will forward some relevant writings from her blog from now on.

-P-

Jessica Lynch这个事件似乎发生在2003年,由于本人一直对新闻免疫(我一直把这种趋向归结于潜意识的叛逆情绪,一种反霸权的战斗思想——因为老爸是忠实的新闻粉丝),我对此事并不了解。刚才由于学科需要,就随便拜读了一下Kumar, D (2004). War propaganda and the (AB)uses of women: Media constructions of the Jessica Lynch story, Feminist Media Studies。

文章还是很好懂的,并且有的地方由于详细的记述了US政府的可笑与无聊,我竟然头一次看学术文章而笑出声来。

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此篇论文,大致描写的是在战争宣传中的女性形象,具体举了JESSICA这个例子。我可以记住的内容不多,但是基本上大致精神体会了。其中有几个地方我觉得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并且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如下记录。本人懒惰,就不用英文写了。。。

首先,有一个地方令我非常的气愤同时也又激起了我女权主义的小意识。军队中的女人除了被当成CAMP FLOWER或者androgynous virago(性别不分明的母夜叉),并没有更多的正面的形象上的确立。也就是说,在一个男权高度集中的领域,女人,要么就是没用的花瓶,要么就是没有女性特征的男人婆。其实,这一点,和我们在职场上所遭遇的是差不多的,你可以很TOUGH,但是就很难成为招人喜欢的女生,你可以把裙子拉高,可以把领口放低,这一切的行动不过都是在证明你智力上的无能,你可以升职,可以做高层,但是永远会有流言蜚语在背后讨论你到底和谁睡过。或者我说的问题很尖锐很极端,但是在我看来,这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社会中的女人,如果你不安于室,那么,就总会有数不清的plight在等着你。其次,文章中提到了,政府可能利用军队中相当数量的女人,来证明自己有多民主,自己国家的女人有多解放,甚至很多女权主义者是在支持着这样的军队,这样的战争。但是,美国的女人,不能靠给其他的国家的女人造成苦难而完成这样的解放?并且,这样的数量上的占据,就真的是解放么?quantitative=qualitative?并不见得。12%的美国某军校女生曾在校被强奸。战争,是打着解放专政国家的人民尤其是女性的旗号的,然而,却给那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比以前更加糟糕的生存环境。Feminism不能只是white,middle-class的女人的事业。这样的liberation是片面的也是自私的。

最后,文章中提到了,在造成相当夸张程度的宣传场面的JL事件中,媒体是多么的卑躬屈膝的拍政府的马屁,捏造耸人听闻的故事,不让当事人讲话,谎称人家精神状态不稳定,还说她如何如何的fight back,而实际上这个19岁的美国女孩在伊拉克被俘虏的时候做的事情不过就是祷告!还有很多很多事情在我所阅读的文章中都有记载,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战争陷入了JAM之中,政府适时的制造了一个民族英雄来撑场面。设计了一个如HOLLYWOOD电影中的场面一样的拯救,(其实据伊拉克医院的人说,美国的军队只是很好笑的在作秀)而所有的道貌岸然的媒体不过就是同政府一同撒了个滑稽的谎言。

这就是我今天的阅读。我今天的想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62600010007qf.html

Friday, August 03, 2007

Women of tomorrow: magnificent tits?!


Some links of this entry contains adult content
****please don't click if you are under 18****

Mastasia (18+) presents a series of cartoons and personifications of women with unnatural huge tits. Absolutely hugeeeeeeeee - each breast can contain at least two basketballs inside. It doesn't give much explanation to the creation of such big titties. But the site names its new series of animated big tits - All Girl Titopia.
To me, the images partly look like sex fantacies. But they are somehow too exaggerated to be a fantasy. They are horrifying to the extend of revealing the irony of the big tits fantacies.
If big tits are the final fantasy of ideal women, then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female bodies will evolve into the ones Mastasia illustrates. With such big tits, what can women do?
This is rather an interesting opposition for the myth of the amazons.


Mastasia (18+) presents super tits. Picture from Mastasia.


In Greek mythology, the Amazons was a society of female warriors. According to popular etyology, the Amazons were women without breasts - a (privative) mazos (breasts). Some explanations contend that the amazons cut off or burn off their breasts in order to use weapons more efficiently. These explanations are of course myth making. I think by creating a discourse that cut off the amazons' breasts, such myth also pathologizes the very existence of breasts.

Resources from Wikipedia Amazons page.